-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본 자료는 10페이지 의 미리보기를 제공합니다. 이미지를 클릭하여 주세요.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본문내용
楚漢之戰場 想見項羽之啞 高帝之慢罵 龍跳虎躍 千兵萬馬 大弓長戟 俱遊而齊呼 故其文 雄勇猛健 使人心悸而瞻慓 世家龍門 念神禹之鬼功 西使巴蜀 跨劒閣之鳥道 上有摩雲之崖 不見斧鑿之痕 故其文 斬裁峻拔而不可援 講業齊魯之都 睹夫子之遺風 鄕射鄒 彷徨乎汶陽洙泗之上 故其文 典重溫雅 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凡天地之間萬物之變可驚可愕可以娛心使人憂使人悲者 子長 盡取而爲文章 是以 變化出沒 如萬象 供四時而無窮 今於其書而觀之 豈不信哉 予謂欲學子長之爲文 先學其遊 可也 不知學遊以采奇 而欲操弄墨 組綴腐熟者 乃其常常耳 昔 公孫氏 善舞劒而學書者 得之 乃入於神 疱丁氏 善操刀而養生者 得之 乃極其妙 事固有殊類而相感者 其意 同故也 今天下之絶跋詭觀何以異於昔 子果能爲我遊者乎 吾欲觀子矣 醉把杯酒 可以呑江南吳越之淸風 拂劒長嘯 可以吸燕趙秦之勁氣然後 歸而治文著書 子 畏子長乎 子長 畏子乎 不然斷編敗冊 朝吟而暮訟之 吾不知所得矣
○ 家藏古碩銘 ○
唐子西
碩與筆墨 盖氣類也 出處 相近 任用寵遇 相近也 獨壽夭 不相近也 筆之壽 以日計 墨之壽 以月計 碩之壽 以世計 其故 何也 其爲體也 筆最銳 墨次之 碩 鈍者也 豈非鈍者 壽而銳者 夭乎 其爲用也 筆最動 墨次之 碩 靜者也 豈非靜者 壽而動者 夭乎 吾於是 得養生焉 以鈍爲體 以靜爲用 或曰壽夭 數也 非鈍銳動靜 所制 借今筆不銳不動 吾知其不能與碩久遠矣 雖然 寧爲此 勿爲彼也 銘曰不能銳 因以鈍爲體 不能動 因以靜爲用 惟其然 是以能永年
○ 上席侍郞書 ○
某 備員學校 三載于此 在輩流中 年齒最爲老大 詞氣學術 最爲淺陋 敎養訓導之方 最爲 拙 所以未卽遂去 正束頁主人以爲重 今閤下 還朝 曉夕 大用 爲執政爲宰相爲公爲師 此 誠門下小子之所願聞 然 孤宦小官 遽奪所依 此其胸中 不能無介然者 日夜思慮 求所以補報萬一 而書生門戶 無有技 因效其所得於古人者 惟閤下 裁擇 某 初讀書時 未習時事 意古之聖賢 例須建立功名 其後 涉世益深 更事益多 攷論前代經史 益見首尾 乃知古人之心 本不知如此 舟愚險則有功 燭遇夜則有功 藥遇病則有功 桔 遇旱則有功 戈弩劒戟臨衝兜 遇戰鬪則有功 凡物有功 悉非得已 龍蛇 雜處而禹有功 草木 障塞而益有功 民不粒食而稷有功 天理人倫 顚倒失次而契有功 夷蠻賦寇 干紀亂治而皐陶 有功 自此以降 不可勝奉 然皆因時立功 非聖賢本意 伊陟臣扈巫咸 相大戊 無奇功 以格上帝乂王家 爲功 巫賢甘盤傅說 相祖乙相武丁 不聞有功 以保乂有商 爲功 君陳相成王 畢公 相康王 不自立功 以循周公之業 爲功 後世 知有功之爲功而不知無功之爲功 其去道 已遠 至謂聖賢 有心於功名 其探聖賢 亦淺矣 天下 承平 日久 綱紀文章 纖悉備具 無有毫髮 未盡未便 一部周禮 奉行略遍 但不姓姬耳 竊謂今日 正當持循法度 不宜復有增廣建置 歌呼於吏舍者 勿問 醉吐於車茵者 勿逐 客至欲 有所開說者 飮以醇酒 勿聽 擇士 唯取通大體知古誼者 用之 雖不立功 功在其中矣 某之所得於古人者 如此 不知其當否也 閤下以爲然 歸見何丞相 其亦以此說 告之
○ 書洛陽名園記後 ○
李文叔
洛陽 處天下之中 挾之阻 當秦之襟喉而趙魏 走集 盖四方必爭之地也 天下 當無事則已 有事則洛陽 必先受兵 余故 嘗曰洛陽之盛衰者 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 公卿貴戚 開館列第於東都者 號天有餘邸 及其亂離 繼以五季之酷 其池塘竹樹 兵車 蹂蹴 廢而爲丘墟 高亭大 煙火 焚燎 化而爲灰燼 與唐共滅而俱亡 無餘慮矣 余 故 嘗曰園有志興廢 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 候於洛陽之盛衰而知 洛陽盛衰 候於園之興廢而得 則名園記之作 予 豈徒然哉 鳴呼 公卿大夫 方進於朝 放乎以一己之私 自爲而忘天下之治忽 欲退享此 得乎 唐之末路 是已
○ 愛蓮說 ○
周茂叔
水陸草木之花 可愛者 甚蕃 晉陶淵明 獨愛菊 自李唐來 世人 甚愛牡丹 予 獨愛蓮之出於游泥而不染 濯淸漣而不夭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淸 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翫焉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愛 陶後 鮮有聞 蓮之愛 同予者 何人 牡丹之愛 宜乎衆矣
○ 太極圖說 ○
無極而太極 太極 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 靜而生陰 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 互爲其根 分陰分陽 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 四時行焉 五行 一陰陽也 陰陽 一太極也 太極 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 無極之眞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乾道 成男 坤道 成女 二氣交感 化生萬物 萬物 生生而變化 無窮焉 惟人也 得其秀而最靈 形旣生矣 神發知矣 五性 感動而善惡 分 萬事 出矣 聖人 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立人極焉 故 聖人 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四時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 修之 吉 小人 悖之 凶 故 曰立天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羲 又曰原始反終故 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 斯其至矣
○ 視箴 ○
程正叔
心兮本虛 應物無迹 操之有要 視爲之則 蔽交於前 其中則遷 制之於外 以安其內 克己復禮 久而誠矣
○ 聽箴 ○
人有秉彛 本乎天性 知誘物化 遂亡其正 卓彼先覺 知止有定 閑雅存誠 非禮勿聽
○ 言箴 ○
人心之動 因言以]宣 發禁躁妄 內斯靜專 是樞機 興戎出好 吉凶榮辱 性其所召 傷易則誕 傷煩則支 已肆物 出悖來違 非法不道 欽哉訓辭
○ 動箴 ○
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 志士 勵行 守之於爲 順理則裕 從欲惟危 造次克念 戰競自持 習與性成 聖賢同歸
○ 西銘 ○
張子厚
乾稱父 坤稱母 予玆焉 乃混然中處 故 天地之塞 吾其體 天地之帥 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大君者 吾父母宗子 其大臣 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 所以長其長 慈孤弱 所以幼吾幼 聖其合德 賢其秀者也 凡天下疲殘疾獨鰥寡 皆吾兄弟之顚連而無告者也 于時保之 子之翼也 樂且不憂 純乎孝者也 違曰悖德 害仁曰賊 濟惡者 不才 其踐形 惟肖者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 窮神則善繼其志 不愧屋淚 爲無 存心養性 爲匪懈 惡旨酒 崇伯子之顧養 育英才 潁封人之錫類 不弛勞而底豫 舜其功也 無所逃而待烹 申生 其恭也 體其受而歸全者 參乎 勇於從而順令者 伯奇也 富貴福澤 將以厚吾之生也 貧賤憂戚 庸玉汝於成也 存吾順事 沒吾寧也
○ 東銘 ○
戱言 出於思也 戱動作於謀也 發於聲 見乎四肢 謂非己心 不明也 欲人無己疑 不能也 過言非心也 過動 非誠也 失於聲 繆述其四體 謂己當然 自誣也 欲他人己從 誣人也 或者謂出於心者 歸咎爲己戱 失於思者 自誣爲己誠 不知戒其出汝者 反歸咎其不出汝者 長傲且遂非 不知 孰甚焉
○ 克己銘 ○
呂與叔
凡厥有生均氣同體 胡爲不仁我則有已 物我旣立私爲町畦 勝心橫發擾擾不齊 大人存誠心見帝則初無吝驕作我賊 志以爲師氣爲卒徒奉辭于天誰敢侮矛且戰且徠勝私窒慾昔爲寇讐今則臣僕方其未克窘吾室廬婦姑勃磎安取厥餘 亦己克之皇皇四達洞然八荒 皆在我 孰曰天下 不歸吾仁一日至焉莫非吾事 顔何人哉 希之則是
詳說古文眞寶大全券之十 後集終
○ 家藏古碩銘 ○
唐子西
碩與筆墨 盖氣類也 出處 相近 任用寵遇 相近也 獨壽夭 不相近也 筆之壽 以日計 墨之壽 以月計 碩之壽 以世計 其故 何也 其爲體也 筆最銳 墨次之 碩 鈍者也 豈非鈍者 壽而銳者 夭乎 其爲用也 筆最動 墨次之 碩 靜者也 豈非靜者 壽而動者 夭乎 吾於是 得養生焉 以鈍爲體 以靜爲用 或曰壽夭 數也 非鈍銳動靜 所制 借今筆不銳不動 吾知其不能與碩久遠矣 雖然 寧爲此 勿爲彼也 銘曰不能銳 因以鈍爲體 不能動 因以靜爲用 惟其然 是以能永年
○ 上席侍郞書 ○
某 備員學校 三載于此 在輩流中 年齒最爲老大 詞氣學術 最爲淺陋 敎養訓導之方 最爲 拙 所以未卽遂去 正束頁主人以爲重 今閤下 還朝 曉夕 大用 爲執政爲宰相爲公爲師 此 誠門下小子之所願聞 然 孤宦小官 遽奪所依 此其胸中 不能無介然者 日夜思慮 求所以補報萬一 而書生門戶 無有技 因效其所得於古人者 惟閤下 裁擇 某 初讀書時 未習時事 意古之聖賢 例須建立功名 其後 涉世益深 更事益多 攷論前代經史 益見首尾 乃知古人之心 本不知如此 舟愚險則有功 燭遇夜則有功 藥遇病則有功 桔 遇旱則有功 戈弩劒戟臨衝兜 遇戰鬪則有功 凡物有功 悉非得已 龍蛇 雜處而禹有功 草木 障塞而益有功 民不粒食而稷有功 天理人倫 顚倒失次而契有功 夷蠻賦寇 干紀亂治而皐陶 有功 自此以降 不可勝奉 然皆因時立功 非聖賢本意 伊陟臣扈巫咸 相大戊 無奇功 以格上帝乂王家 爲功 巫賢甘盤傅說 相祖乙相武丁 不聞有功 以保乂有商 爲功 君陳相成王 畢公 相康王 不自立功 以循周公之業 爲功 後世 知有功之爲功而不知無功之爲功 其去道 已遠 至謂聖賢 有心於功名 其探聖賢 亦淺矣 天下 承平 日久 綱紀文章 纖悉備具 無有毫髮 未盡未便 一部周禮 奉行略遍 但不姓姬耳 竊謂今日 正當持循法度 不宜復有增廣建置 歌呼於吏舍者 勿問 醉吐於車茵者 勿逐 客至欲 有所開說者 飮以醇酒 勿聽 擇士 唯取通大體知古誼者 用之 雖不立功 功在其中矣 某之所得於古人者 如此 不知其當否也 閤下以爲然 歸見何丞相 其亦以此說 告之
○ 書洛陽名園記後 ○
李文叔
洛陽 處天下之中 挾之阻 當秦之襟喉而趙魏 走集 盖四方必爭之地也 天下 當無事則已 有事則洛陽 必先受兵 余故 嘗曰洛陽之盛衰者 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 公卿貴戚 開館列第於東都者 號天有餘邸 及其亂離 繼以五季之酷 其池塘竹樹 兵車 蹂蹴 廢而爲丘墟 高亭大 煙火 焚燎 化而爲灰燼 與唐共滅而俱亡 無餘慮矣 余 故 嘗曰園有志興廢 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 候於洛陽之盛衰而知 洛陽盛衰 候於園之興廢而得 則名園記之作 予 豈徒然哉 鳴呼 公卿大夫 方進於朝 放乎以一己之私 自爲而忘天下之治忽 欲退享此 得乎 唐之末路 是已
○ 愛蓮說 ○
周茂叔
水陸草木之花 可愛者 甚蕃 晉陶淵明 獨愛菊 自李唐來 世人 甚愛牡丹 予 獨愛蓮之出於游泥而不染 濯淸漣而不夭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淸 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翫焉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愛 陶後 鮮有聞 蓮之愛 同予者 何人 牡丹之愛 宜乎衆矣
○ 太極圖說 ○
無極而太極 太極 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 靜而生陰 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 互爲其根 分陰分陽 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 四時行焉 五行 一陰陽也 陰陽 一太極也 太極 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 無極之眞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乾道 成男 坤道 成女 二氣交感 化生萬物 萬物 生生而變化 無窮焉 惟人也 得其秀而最靈 形旣生矣 神發知矣 五性 感動而善惡 分 萬事 出矣 聖人 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立人極焉 故 聖人 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四時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 修之 吉 小人 悖之 凶 故 曰立天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羲 又曰原始反終故 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 斯其至矣
○ 視箴 ○
程正叔
心兮本虛 應物無迹 操之有要 視爲之則 蔽交於前 其中則遷 制之於外 以安其內 克己復禮 久而誠矣
○ 聽箴 ○
人有秉彛 本乎天性 知誘物化 遂亡其正 卓彼先覺 知止有定 閑雅存誠 非禮勿聽
○ 言箴 ○
人心之動 因言以]宣 發禁躁妄 內斯靜專 是樞機 興戎出好 吉凶榮辱 性其所召 傷易則誕 傷煩則支 已肆物 出悖來違 非法不道 欽哉訓辭
○ 動箴 ○
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 志士 勵行 守之於爲 順理則裕 從欲惟危 造次克念 戰競自持 習與性成 聖賢同歸
○ 西銘 ○
張子厚
乾稱父 坤稱母 予玆焉 乃混然中處 故 天地之塞 吾其體 天地之帥 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大君者 吾父母宗子 其大臣 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 所以長其長 慈孤弱 所以幼吾幼 聖其合德 賢其秀者也 凡天下疲殘疾獨鰥寡 皆吾兄弟之顚連而無告者也 于時保之 子之翼也 樂且不憂 純乎孝者也 違曰悖德 害仁曰賊 濟惡者 不才 其踐形 惟肖者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 窮神則善繼其志 不愧屋淚 爲無 存心養性 爲匪懈 惡旨酒 崇伯子之顧養 育英才 潁封人之錫類 不弛勞而底豫 舜其功也 無所逃而待烹 申生 其恭也 體其受而歸全者 參乎 勇於從而順令者 伯奇也 富貴福澤 將以厚吾之生也 貧賤憂戚 庸玉汝於成也 存吾順事 沒吾寧也
○ 東銘 ○
戱言 出於思也 戱動作於謀也 發於聲 見乎四肢 謂非己心 不明也 欲人無己疑 不能也 過言非心也 過動 非誠也 失於聲 繆述其四體 謂己當然 自誣也 欲他人己從 誣人也 或者謂出於心者 歸咎爲己戱 失於思者 自誣爲己誠 不知戒其出汝者 反歸咎其不出汝者 長傲且遂非 不知 孰甚焉
○ 克己銘 ○
呂與叔
凡厥有生均氣同體 胡爲不仁我則有已 物我旣立私爲町畦 勝心橫發擾擾不齊 大人存誠心見帝則初無吝驕作我賊 志以爲師氣爲卒徒奉辭于天誰敢侮矛且戰且徠勝私窒慾昔爲寇讐今則臣僕方其未克窘吾室廬婦姑勃磎安取厥餘 亦己克之皇皇四達洞然八荒 皆在我 孰曰天下 不歸吾仁一日至焉莫非吾事 顔何人哉 希之則是
詳說古文眞寶大全券之十 後集終
소개글